前一天晚上,我跟娟討論的行程為:烏來 拾級而上到了第二層,回首一望,十三行遺跡考古發掘的現場赫然重現眼前,考古學家俯首工作的身影以及現場凌亂的腳印,栩栩如生;往前走則看見巨大的挖土機及禁止盜採的標誌,為我們娓娓道來搶救十三行的歷史。 十三行遺址的重現,彷彿一開始就是充滿戲劇性與驚奇。民國44年,空軍飛行官潘克永在一次飛行任務當中,經過觀音山的上空,赫然發現羅盤有受磁力干擾的異常現象,機敏的他猜測,地下可能埋有大量鐵礦,才使得羅盤受到干擾。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到現場察看,發現當地有疑似鐵礦的黑褐色「鐵石」。 為了開發可能存在的鐵礦,潘克永找上了在台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專家林朝渠教授以及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民國46年,林朝渠與黃瀛東陪同潘克永一同前往台北縣八里鎮頂罟村勘查,以他的專業知識一眼就看得出來這些黑色鐵石並非鐵礦,而是俗稱「鐵屎石」的煉鐵殘渣。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八里當地並沒有煉鐵的紀錄。沿著當地小路走到後來發現的十三行聚落,卻發現遍地鐵渣、貝塚、陶片,林朝渠高興地笑了,沒想到「鐵礦」沒有找著,竟找到台灣唯一鐵器文化的史前遺址。 民國78年,就在考古學家石璋如、劉斌雄、臧振華、劉益昌等多位考古學家在八里進行考古發掘的同時,卻傳來當時台灣省住都局計畫在十三行遺址上興建八里污水處理廠的消息,污水處理廠的廠址幾乎與遺址重合。為了拯救台灣珍貴的史前遺址,考古學家四處奔走,呼籲各界重視,當時獲得社會大眾熱烈迴響,爆發台灣史上第一次文化保存與工程建設之間的衝突。 然而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工作並沒有停止。中研院的臧振華和劉益昌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在工程動工的同時在夾縫中進行文物的挖掘和搶救。多年後雖被列為二級古蹟,民國81年經行政院指定台北縣政府籌設文物陳列館,但遺憾已經造成。六萬平方公尺的遺址範圍,當年只搶救七百平方公尺,現今原址僅保留三千平方公尺,其餘均被嚴重破壞。主持搶救遺址文物的臧振華與劉益昌教授,在博物館開幕當天重回現場,形容這是「建立在當初的一個錯誤的博物館」,並希望政府記取教訓,也期待博物館發揮教育、娛樂及休憩的功能,彌補當初的遺憾。 一千多年前,淡水河南岸,有個小小的部落。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也不知道這裡住的是甚麼人。據今五百年前,這個未知族群謎樣地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至於「十三行遺址」命名由來,則是根據考古慣例:史前遺址的命名都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遺址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於是以村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頂罟村別名的由來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因為清朝時,這裡曾為重要商港,有多達十三行郊(商家)在此經商,所以將此處稱為「十三行」。可是,也有學者認為「十三行」可能來自原住民語言的音譯,為原住民稱呼該地之名稱。 十三行人開始在此生活的時代約為西元前1800年到1500年前,遺址最重要的發現是煉鐵作坊的出土。地上發現的柱洞痕跡,則暗示了他們建屋的方式為東南亞較常見的干欄式建築。當地出土的陶器、陶片顏色偏紅,與台灣出土的其他文化中的陶器有明顯差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鎮館之寶」,為人面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佈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為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為宗教用途。 留有大量證據的,還有墓葬的方式,十三行人為屈葬(大量出土的人骨姿勢為屈肢或半屈肢),都是背向觀音山,面向台灣海峽而葬。十三行遺址出土許多珠飾、青銅器及中國漢代至唐代的銅錢,還有台灣其他地區出土的陶器,顯示十三行人不但與島內他族群交通頻繁,也與中國、南洋一代的族群來往密切。與台灣原住民一樣,十三行人也屬於南島語族。考古學家推測,他們可能與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關係最為密切。 十三行博物館的內部構造,全部傾斜十七度,象徵遺址曾經遭受破壞。觀景台「鯨背沙丘」的靈感是來源於十三行人生活隨時可見的海中凸起的鯨背。 十三行博物館處處可見巧思及用心,想來一段豐富有趣的知性之旅嗎?來一趟八里吧! (本文取自大紀元)
結果~~~一大早就下大雨!!
無奈之下,只好改行程~~~
上網看了一下,室內的行程還真的不知道該去哪裡……
看電影…沒什麼有興趣的電影。
博物館…最近沒什麼特別的展覽。
唱歌…嗯~~~比較有興趣~~~但是,星期日很貴…哈哈!而且要看時間ok不ok啦~~~下雨天,搞不好很多人都很ktv跑。
後來,娟看到十三行博物館~~~因為我們都沒去過,想想,好吧,那去十三行看看好了~~~
--------------------------------------------------------------------
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位在八里左岸,因為搶救十三行遺址而興建的十三行博物館。為繼搶救卑南遺址而成立的國立台東史前文化館後,再次出現的考古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
挖土機下搶救來的史前寶藏
作者﹕蔡軒瑋
戲劇性的發現
挖土機下的搶救
謎樣的十三行人
------------------------------------------------------------
十點半,黑先生的車準時到了娟家,上了車,我們又到桃園去接kiki。
在車上,我拿了暈車藥給娟吃~~~不知是藥效太強,還是真的這暈車藥其實是安眠藥~~~娟居然昏昏欲睡……
歹勢啦!!
原本應該是直接前往八里,但是可能是因為沒說清楚,娟又睡著了~~~結果,黑先生開到了淡水……都是我的錯!!
我們想說,也沒差,坐船過去,再走路去就好了~~~
結果,一下船就看到:往十三行博物館:3.55公里……
有一種傻眼的感覺……
不管了,先吃飯再說~~~
我們走進了佘家孔雀蛤大王總店吃飯。招牌,孔雀蛤,怎麼能錯過呢!!
所有吃的東西~~~請見娟的八里紀行:20080330 八里
吃完飯,我們很勇猛的往十三行前進,但是……風太強了,黑先生又沒穿外套、kiki也說頭被風吹得很痛,我們只得躲進路上那唯一一家7-11喝咖啡,然後…直接回頭~~~哈哈!
在上船回淡水之前,我們去買了很有名的姐妹雙胞胎,人一整個多到很誇張!!
在船上的時候,請人家幫我們拍了張合照。先生,真不好意思,打擾你們拍照了!在此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並以滿滿的謝意,謝謝你幫我們拍出這麼好的照片!!^^
回到淡水,去許義買魚酥是必經行程啦!!
回程,因為黑先生說他腳不太舒服,而且還要打報告,所以回程就由kiki開車。
但,不巧的是,黑先生的左後輪居然刺到東西而沒有氣了~~~還好在路上看到家樂福,趕緊進去修車,免去了一場虛驚!!
我也是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家樂福是有修車廠的喔~~~哈哈!
晚上跟我小妹一起回家~~~
三天行程過後,又要回去努力工作啦!!
期待下次的出遊喔!^^
- Apr 05 Sat 2008 14:40
20080330 淡水、八里
close
走入十三行博物館,仿如走進幽暗神秘的古墓穴。沿著緩緩下降的坡道左轉,才驚喜地看見博物館入口,進了博物館,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油然而生。沒有富麗宏偉的正門,沒有誇張浮華的設計,建築師用他的巧思,引領我們重回考古現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